海博士学园 264570335

研究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交流» 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等参加“201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发布日期: 2015-07-08
供稿:印莉娟      编辑:张波


 
  2013年11月1日-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承办、宁波大学和厦门大学协办的“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浙江宁波召开。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著名学者潘懋元等500余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博士生代表以及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


  林蕙青部长助理在开幕式的讲话中认为,学会选择“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2013年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恰逢其时的,抓住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她指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为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梦想而奋斗。教育部最近也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推进方案,明确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把握中国在世界教育格局变化中的战略抉择,加快全国教育现代化步伐。


  瞿振元会长在发言中阐述了本次论坛选题的思考:首先,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第二,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先行。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作支撑。第三,深化教育改革、推荐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他强调,学会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家园,是全国性的研究高等教育的学术团体,其使命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荟萃的平台优势,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提高智力支撑。他指出,当前我国学者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与实践上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他希望本次论坛有所创新,能够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设一个主论坛、三个专题论坛以及两个博士生分论坛。论坛围绕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教育现代化、使命与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任务与责任、高等教育与区域现代化建设和MOOCS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OECD教育司副司长Andreas Schleicher先生,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马丁学院项目主任Hamish Coates教授,印度教育规划和管理国家大学Tilak教授,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开发研究科教授Akiyoshi Yonezawa教授等国内外4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演讲。30余位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以及获奖博士在博士生分论坛上讨论交流了研究成果,10余位博士生导师进行了现场点评、指导和做学术报告。
 
 

  我校郭大成书记带队,庞海芍老师、马永霞老师、孙刚成博士等参加了此次高层论坛。北京理工大学教育院孙刚成博士做了关于“大学精神是大学素质教育之魂”的发言,他认为重新审视大学素质教育问题与大学精神回归命题,不难发现,大学精神可以称为大学素质教育之魂,并通过自身规范的轨迹与清晰坚定的内涵指向给大学素质教育以方法论的启示,使大学素质教育有望落实到实处。同时,大学精神可以引导大学人在宽松、人本的环境中追求自我超越,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