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摄影:郭强 编辑:张叶晔 审核:庞海芍
2020年9月29日上午,第四届北京理工大学“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颁奖仪式在中关村校区2号办公楼133会议室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大成,校长助理李振键、阎艳,新华保险公司行政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晓辉,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秘书处处长马岚,获奖人计算机学院李凤霞老师、外国语学院王玉雯老师、自动化学院高琪老师,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获奖老师所在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和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代表共30余人出席了仪式。仪式由李振键主持。
“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是由郭大成教授及其夫人索沪生教授在学校75周年校庆之际,出资30万元设立的教师发展奖励基金。2018年8月,新华保险公司通过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捐赠70万元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使基金量扩大到100万元。基金每年收益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德艺双馨、对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模范教师;设立研究项目,开展与教师发展、教学创新及人才培养等相关的专题研究。
颁奖典礼上,阎艳代表学校致辞。她讲到,设立“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的初衷和出发点是鼓励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德艺双馨、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群体,传递了支持教师投入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导向,对推进我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富有积极意义。她感谢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和郭大成教授、索沪生教授的善举,并表示全校教职员工一定会铭记各界的厚爱,以此为动力在工作中更加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潜心育人,努力把北京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学。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海芍介绍了本届延河基金评奖过程及评奖结果,并回顾了第一、二、三届获奖人的情况。根据《北京理工大学“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章程》,在捐赠人的提议下,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同意,决定将第四届“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颁发给李凤霞老师、王玉雯老师和高琪老师。
之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薛静峰、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京廉、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邓志红分别宣读了三位获奖人的颁奖词并观看了获奖教师的事迹视频(颁奖词见文后)。李凤霞老师坚信人才强国,她秉承“学以精工”的优良传统,实践“用科研的方法做教学”,追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王玉雯老师三十五年如一日地执教三尺讲台,如今仍挚爱教学。她用质朴言行感染学生,用赤诚之心关怀学生,愿做学生前进路上的点灯人。高琪老师全心投入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教学使命。三位老师的事迹感动了所有参会人员。
郭大成、张晓辉、阎艳为李凤霞老师、王玉雯老师和高琪老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三位获奖教师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李凤霞老师表示非常荣幸和感动获得这个奖项,“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让她想起了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她表示无论是退休了还是没有退休,都将一如既往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继承和弘扬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带领团队一起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王玉雯老师表示非常感谢一路成长中帮助过她的领导和同事们,她将继续砥砺前行,站好最后一班岗。高琪老师表示作为相对年轻的获奖教师代表,他感受到了教学精神的传承,他将尽其所能去帮助其他的老师,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晓辉代表捐资方祝贺了三位获奖教师,表示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希望北理工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教师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最后,郭大成教授在讲话中表示,教育需要传承,设立“延河”教师发展奖励基金的初衷就是想让在教学岗位上奋斗一辈子的教师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仰。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离不开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老教师们的经验体会、人生感悟也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他建议,作为北理工人要善于讲自己的故事,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北京理工大学教师成长的生动故事,用鲜活的事迹激励和教育年轻师生,做好文化传承。适逢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他充分肯定了近些年学校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设施建设、校园面貌,还是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成果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他希望在当前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背景下,学校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振奋人心的颁奖仪式使所有在场师生受到了感染和感动,参会师生代表纷纷发言(摘录于文后),表达了对获奖教师的敬仰之心和感恩之情。
李振键在总结中谈到,今年是学校建校80周年,一系列校庆活动重温了一代代北理工人一心向党、兴学报国的砥砺奋进历程。不管是今年的三位获奖教师,还是往届获奖教师,他们都在教学科研等各战线奋斗不辍,他们对教育事业都充满了深厚的热爱之情,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北理工人在“红色育人路”上的不懈探索和奋斗实践。北理工全体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继续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奋斗。
第四届“延河”教师发展基金获奖教师颁奖词:
颁奖词——计算机学院李凤霞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坚信人才强国,她秉承“学以精工”的优良传统,她实践“用科研的方法做教学”,她追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她是北京市教学名师,也是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学科的带头人。她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将虚拟仿真技术、科研经验与计算机公共教学改革相结合,从个人到团队,从课程到课群,从理论到实验,从系统到平台,精致教改,创新思维。
她的教学历程一直陪伴着计算机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她的课堂曾经爆满到要发听课证来限制教室拥挤。她丰厚的底蕴、敬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然成为“爱我师-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的标杆。
她用最真挚的热爱,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教改,教学上沉淀思想,潜心探索,一路走来,成果丰硕。从国家级的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到国家级的教学团队、教学平台,形成了一套在国内领先的教学体系,在千姿百态的时代背景下,引领教改,追求卓越。
岁月的斗转星移,默默谱写了季节的春华秋实。年过花甲的她毅然登上了在线课程舞台,独具匠心,打造着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付出艰辛,圈粉无数,在线课程已惠及150万学生。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的力量,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
她就是北理工计算机学院的李凤霞教授。
三十余载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情怀依旧;开拓创新教学理念,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带领教学团队共成长,在推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奋进!
颁奖词——外国语学院王玉雯
三十五年如一日执教三尺讲台,如今仍挚爱教学,她用质朴言行感染学生,用赤诚之心关怀学生,她愿做学生前进路上的点灯人;
作为一线教师,她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强大动力,持之以恒地反思教学效果,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她潜心钻研探索在线英语学习平台,在北京市高校首创网络辅助硕士公共英语教学,不仅丰富了英语教学模式,更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她不断反思教学,编写百万字教材,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适合教材,带领任课教师编出一本又一本精品;
她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利用一个个周末,悉心指导学生;她为学生反复修改讲稿,讲解演讲技巧,只为他们在领奖台上那自信笑容。
她辛勤耕耘于英语教学这块土地上三十五载,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春华秋实,桃李沁香,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从不后悔,诠释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她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王玉雯教授。
颁奖词——自动化学院高 琪
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全心投入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他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只为让更多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中体验到真实的学习成长,不辜负宝贵的青春时光。
他所讲授的本科生课程获评为北京理工大学的精品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他所开设的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获北京理工大学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执着于探寻教学之道。他深入开展教与学的研究,发表高水平的教与学学术论文,积极推动国内外教与学学术交流,普及“教与学学术”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为中国高校与国际教与学学术社群之间架起了沟通合作之桥。
他愿做青年教师在教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他参与组织策划了大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和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和职业成长导航助力。
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高琪。
他专注于教学,执着于教学研究;他倾心尽力,助推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他是国内教与学学术实践的先驱者,积极推动教与学学术发展,他让教学更加学术!
参会师生感言:
赵三元 计算机学院教师
李凤霞老师在我的眼中,她是把自己全部热情和所有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2012年开始,李老师就带领我们整个教学团队做在线开放课程。她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在教学当中使用虚拟实验的老师。李老师把虚拟现实加入到教学当中,让教学的展现力更强了。她带领着整个课程团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李老师在教学方面,始终是以科研的精神,在不断改革创新。
我感觉李老师是一个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前辈,她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教学方面的指导,还有在个人发展方面也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建议,然后我们从李老师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的技能和经验。
赵宗吉 计算机学院学生
李老师治学严谨,待人和蔼可亲,深受我们学生的爱戴。我在研究生入学之后有幸成为了李老师精品课程的在线助教,无论是她对课程的规划和运营,还是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我们助教工作的严格要求,都能看出李老师对课程的精益求精态度,她是真的在用匠心去打造这些精品课程。李老师对待教学和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在鼓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然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和老师们。
张琦 外国语学院教师
我是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代表张琦,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感谢王老师。我记得第一次与王老师认识的时候,是在去年我入职的时候,王老师当时给我开门送我出门,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这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每次我问她一些建议的时候,她也会细心仔细的做一些指导,而且在我组织学生教学参观的时候,也会大力的支持。王老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都对我有极大的关照,我也会尽快成长,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老师。
张瑾 外国语学院学生
我想先从我和王老师的第一次接触开始说起,2018年9月份的时候,我即将度过我的大学生活。记得那个时候校园里还弥漫着桂花的香气,但是那个时候我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不决,一直到10月份我打出了一个电话,然后我记得那个时候王老师对我说:祝你好运,后来我有幸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然后遇到了那位对我说:祝你好运的老师,也就是我后来的导师王玉雯老师。
王老师是一位亲切又严格的老师,她关心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她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并且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高度热情。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始,她一直帮助我拓展思路,精心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此刻我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接近尾声,我想感谢王老师对我的关注、关心和指导。
欧阳青云 自动化学院学生
我是自动化学院大四学生欧阳青云,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颁奖仪式,刚才聆听了各位领导老师的发言,我感到莫大的鼓舞,无比的温暖。各位获奖老师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品质令人敬仰。三年前,我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提出的湖南湘西州走出大山,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求学。在这所延安红色精英的大学里,无数好老师传授我知识。
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我尊敬的老师。高老师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和蔼可亲,用他的热忱和辛勤的汗水,教书育人。尤其是他的模式识别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导方式,课堂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决心以各位获奖老师为榜样,发奋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毕业生,争取考上北理研究生,继续在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里学习提升,祝我们的学校早日成为世界双一流大学。
董维 自动化学院学生
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的颁奖典礼。作为高老师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交流过程中感受颇多。高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当时在进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课程的样片审核,在高老师的指导之下,我们一遍一遍的观看样片,然后指出样片中的每个问题,向制作方进行沟通。也记得在大四的时候,我成为了高老师软件工程课程的助教,当时他在每一次上课之前都会与我们助教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每一次课程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每一次课程能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高老师也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记得我在大三上软件工程课程前期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了骨折,然后高老师在这期间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课程。现在作为高老师的研究生,在科研中遇到困难时,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我经验与方法,让我找到方向和灵感。在日常生活中,高老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关心我们工作、升学以及未来的发展。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渊博的知识都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深深地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