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t-bit 264570335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北理工CELT第357期活动——明理讲坛 高深知识与大学学习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11-19

撰稿:曾妮 摄影:陈思远 审核:庞海芍

 

 

——2020年11月18日下午,人文学院第五十三期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暨北理工CELT第357期明理讲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陈洪捷老师以《高深知识与大学学习》为题进行学术报告。论坛由庞海芍教授主持,由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陈洪捷教授以学生初入大学的感性认识为导入,启发现场师生思考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区别,随即引入“高深知识”的概念。陈老师介绍道,高深知识在中外教育史中皆有提及,却少有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类”视角,陈洪捷教授以“知识分层”的方式,对高深知识进行独到的阐述。从高深知识的外显特征来看,这一类知识是相对高深、深奥的知识,它具备专门的交流和认可制度,并与特定的专门机构相联系。从高深知识的内在特征来看,它是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不确定性强,缄默成分多。为更好地解释高深知识的缄默性,陈洪捷教授援引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并进而指出缄默知识与高深知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随着知识层级提高,教育内容将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教育过程也从规模教学转向个别指导,教育评价则从“有对错”转向“不确定”。陈老师认为,大学生如果想在基于高深知识的大学中更好地学习,就需要努力进入学术共同体,展开独立探索。能力提升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知识转换成能力的过程是不可控的,唯有辛勤耕耘、坚定信念,方能有所收获。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在场听众踊跃提问,就缄默知识的概念、外显方式等问题与陈洪捷教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此次讲座以大学生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其中,缄默知识理论的介绍,对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等诸多论题都具有启示意义。讲座获得在场师生一致好评。

 

 

——主讲人简介:陈洪捷,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等。著有《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中德之间——学术、学人与交流》《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主编)《观念、知识与高等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