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t-bit 264570335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主题工作坊:史静寰教授与我校教师分享——“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来源: 发布日期: 2012-09-17

供稿:周 玲   摄影:韩晓峰  张涛 编辑:徐木子


         2011年12月22日,我校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与机械与车辆学院联合主办的“主题工作坊”活动在中心教学楼409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史静寰教授。史静寰教授是北京市第11届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等。史静寰教授主持研究“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都女大学生研究”(市妇联)、“中、英学校改进计划研究”(教育部外事司)、“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实现学校改进”(北京市教委)、“依托地方学习资源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区农村建设”(CIDA项目)等多项课题,并发表五十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此外,史静寰教授还承担了硕士生、博士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庞海芍主任主持了本次活动。来自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宇航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光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教育研究院等院系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史教授以“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为题开始了本次讲座。史教授分别就“大学的质量”和“大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测量”两个方面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们进行了交流沟通。在谈到“什么是大学的教育质量”时,史教授赞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并提出“增值观”——大学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提升是什么?这些收获为其毕业后的生涯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提升和影响?

       紧接着,史教授介绍了“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具有五大可比的指标:(1)学业挑战度(LAC);(2)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3)生师互动(SFL);(4)教育经验丰富程度(EEE);(5)校园环境支持度(SCE)。2009年,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总课题负责人组织了对“NSSE”的汉化工作,并形成了“NSSE—CHINA:中国大学本科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包括我校在内的二十几所院校参与了2009年的调查,2010年和2011年参与调查的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谈到调查结果,史教授详细地分析了国际比较案例,即参与此项调查研究的我国985院校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五大指标上的比较,以及院校研究案例,即清华大学在此项研究中的有关结论。最后,史教授提出“积极教育学”——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及其对知识的构建。卓越的老师“从智力上挑战学生”,创造环境让学习者“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起作用”或受到挑战,但不挫伤学生。

        在接下来与教师的交流阶段,史教授认真聆听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一一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
 


 

        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下学期还将陆续开展各种活动,欢迎学校广大师生关注并参与!

      (审核:庞海芍)